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专家解读:为啥大家都在吐槽“小龙女”

2014-12-18 工人日报

最近几天,微博上有关小龙女的讨论频频登上热门话题。“舌尖上的小龙女”、“cos小龙女大赛”……大概连金庸先生都想不到,如此经典的一个荧幕形象,竟然因为演员陈妍希而被大众集体吐槽。为什么人们不接受“小笼包”版的小龙女?生命君特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祝卓宏为你解读。

心理解读

其实,都是“认知融合”惹得祸

说起“小龙女”三个字,你脑海浮现的是否是金庸原著描述的那般高贵冷艳、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的形象?再看看陈妍希版走下神坛、一脸浮肿、极似灏明反串般裹着里三层外三层的白麻袋、顶着米老鼠发型沉甸甸地飞出来的形象,丝毫不兼容的画面难怪要让人惊呆了:“于麻麻!神雕侠侣跟你森么愁森么怨啊!毁我姑姑!!!”

网友们的哀怨和小龙女情结可以从“认知融合”这一人类语言和认知发展中的现象来解释。认知融合是指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受语言法则和思维内容过度控制的倾向,即把语言的字面意思等同于事实真相。比如把“我是老大”这一想法当成事实,就会以老大自居,在行为上居高临下地对别人颐指气使。网友心中的小龙女就应该如原著“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般高冷,要么是冷在骨子里的李若彤版小龙女,要么是冷在眼神里的刘亦菲版小龙女,万万不能是冷在馅儿里的陈妍希版“小笼包”。这姑姑变成了傻姑,与网友对小龙女的期待格格不入,难怪没法与女神般姑姑的认知进行融合了。

众网友若实在不想让心中冰清玉洁的小龙女形象被毁,可以试试快速出声重复“小龙女”这三个字50遍,看看“小龙女”这三个字给你留下的还有什么?

放过陈妍希:“隔壁家的姑姑”也是姑姑

不管你喜不喜欢,活泼、奔放、会撒娇、少女心十足的小龙女也是姑姑。这种神级的电视剧不看不行啊,不然在朋友圈都没有谈资了。那么如何边看剧边吐槽边保护那颗易受伤的小心脏呢?

高大上的功能性语境主义认为,行为是与情境的互动,我们要理解个体的行为,就要深入到行为发生的情境中去。比如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含蓄而内敛、纠结而虐心体现的是小说里的时代特色;热情而奔放、撒娇而肉麻则更具有当代风味。

陈妍希想塑造的就是新时代下的《神雕侠侣》,不是沿袭金庸小说那个年代里的人物定位。如果希望新版神雕能将原著演的原汁原味,那么之前的经典版本已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翻拍实在没有必要。在这个看脸的世界,包子脸的“傻姑”注定PK不过颜值更高的李若彤或刘亦菲。如果觉得姑姑并不都得那么冷若冰霜,也可以呆萌呆萌的,给姑姑的定位多一些选择,也给自己的情绪多一些出路,也许你就会觉得,隔壁家的姑姑也萌萌哒~

(来源:生命时报)

转发工人日报微信内容到朋友圈,并截屏回传至工人日报微信。我们将每周选出一位网友,送上精美图书一本。中奖名单将于每周一在工人日报微信账号中公布。欢迎亲们积极参与!

添加及转发工人日报微信方式如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